《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以来,干净整洁的环境及完善的设备设施在引导、激励市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经过四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运转,一些源头的分类投放点位相继出现设施老破旧、缺失、容易脏污等问题。
上海制定的《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明确,这些投放点要配齐或更新固定式洗手池、除臭太阳成集团tyc、通风、遮阳防雨、照明等装置,“垃圾落地”问题频发的点位还要配置智能监管设备。预计到2025年,全市将完成21670个投放点的微更新。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11月22日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了解到,按照“精细分类、硬件达标、环境美观、便民惠民、智慧管理、绿色引领”的原则,到今年底,上海将率先完成500个标准化生活垃圾箱房的改造,并建设一批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居住区。
焕然一新的投放环境能否继续引导、激励市民自觉且有效地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记者走访了一些已完成改造的小区。
“以前只知道垃圾分类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文明素质的体现,虽然一直坚持做,但问垃圾分类后能派什么用场,我还真说不上来。”家住保利名苑小区的陈月芳坦言,自己最近找到了垃圾分类新的意义——不仅能为大家供应免费的绿电,还能种花养鱼,包含水、饲料等在内,不要居民花一分钱。
记者在现场看到,上个月完成提标改造的小区垃圾箱房调整了投放口和洗手池,投放口由推拉式改为红外感应自动开关门,洗手池提升了台盆的高度,改为脚踏式出水。原本垃圾箱房内一半的空间改造为可回收物的细分场所,7个收集筐分别对应玻璃、金属、塑料、废纸、废旧衣物、木材、复合材料等7个细分类别,居民正确投放可回收物后可获得积分奖励,用来兑换生活用品。
和5年前发布的《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相比,《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更强调通过提高分类投放的便利性来提升市民获得感和满意度,同时,还提出了更精准、精细的要求。
“今年七宝镇改造的9个生活垃圾箱房都以提升便利性和进一步细分垃圾为重点。”七宝镇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主任王瑾介绍,在此基础上,一些有条件进一步升级的小区垃圾箱房还尝试融合绿色低碳元素。
保利名苑小区的垃圾箱房顶层安装了40多平方米的光伏面板,据估算,年发电总量约1万度,在满足垃圾箱房用电的同时还能向居委物业办公楼、电动车充电桩供电。
靠近光伏面板的阳光棚被设置成斜坡式样,低处设有雨水收集口,收集的雨水经过滤槽流入收集箱,作为“鱼菜共生”池和冲洗垃圾箱房的用水,预计全年将节约用水16.8吨。
陈月芳告诉记者,太阳能发电装置和雨水收集系统都是居民长期正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换来的,分别用掉了整个小区居民300多天和200多天的垃圾分类积分,“有亲戚朋友问我电瓶车充电为啥免费,我就骄傲地说,这是因为垃圾分类做得好。”
王瑾表示,无论是以前发动居民用湿垃圾沤肥、做酵素,然后浇灌小区里的菜田、绿地,还是现在让居民享受到免费的水和电,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让居民在“家门口”真切地看到垃圾分类后的去向、用途,实在地感受到垃圾分类带来的改变,如此才能形成“内在动力”,对于垃圾分类意义与价值的困惑、怀疑便烟消云散,从而坚持不懈地自觉做好分类。
在虹口区,瑞虹二期小区的第一座智能垃圾箱房在两个月前落成。垃圾箱房的设计方案全程由居民主导完成,前前后后讨论了十几稿。
“虽然过程纠结,但结果是大多居民都买账,最终设计方案是符合居民实际需求的,而不是主管部门‘拍脑袋’。”安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雷国兴说,采用智能化设计后,这处点位的投放时间已经延长到24小时,既能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及时发现分类质量不高的垃圾,也方便了坚持分类投放但由于生活、工作等原因无法赶上原本规定投放时间的居民。
软硬件兼顾了更多人的生活节奏,小区的垃圾分类氛围更上一层楼,有人甚至在公共洗手池放上了爱心洗手液。最近,一些居民正商量买个“小厨宝”,这样能够让大家敢于在冬天破袋扔湿垃圾,即使脏了手也能有热水洗一下。